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厦门的鼓浪屿在近代逐步沦为列强的公共租界,其遭遇成为近代列强全面入侵中国的缩影。为了反击列强侵略,鼓浪屿人民开展了种种抵抗斗争。(见下表)

沉沦抗争
时间事件背景时间事件抗争方式
1842年之后
鼓浪屿地区,外国侨民大量涌入,洋商、洋货更是比比皆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905年因美国虐待残害华工,鼓浪屿人民愤怒冲击美国领事馆,并割断其国旗旗绳。暴力斗争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进一步提出对厦门的侵略要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23年著名华侨黄奕住筹资金30多万元,创办“商办厦门电话有限公司”,用以改变日本“川北公司”垄断鼓浪屿电话业务的现状。经济斗争
1901年清政府提出优先将鼓浪屿给美国人为租界,美国人并未独占,而是伙同列强共同策划了“鼓浪屿公共租界”事件。1929年林尔嘉是鼓浪屿地区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他在控诉海关税务司的案件中,先是陈述税务司的犯法事实,接着又提出税务司系中国雇佣官员,其所犯罪行当然适用中国法律。

——摘编自肖丽红《近乡情深:深挖地方史,开展“亲民”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摘编表述样式完成①、②两处表格内容的填写,并分析②处斗争方式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2020-08-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3 . 下表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
A《南京条约》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天津条约》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黄埔条约》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乘公议定则例
D《辛丑条约》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A.AB.BC.CD.D
2022-02-08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清代部分中外条约作准文本统计,侧面反映了
时间条约作准文本
1689年中国与俄国《尼布楚条约》以满、俄等文种签订
1842年中国与英国《南京条约》在汉文本基础上谈判,汉、英文订约
1861年中国与普鲁士《通商条约》用中国文字并德意志字样合写
1895年中国与日本《马关条约》以汉、日、英文签订,以英文本为准
1901年中国与11国《辛丑条约》以法文本为准
A.西方列强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外交体系
C.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的丧失D.清政府逐步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克林德碑”的相关信息,其变化说明
时间事件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年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D.维护民族尊严与正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6 . 阅读下表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问题:
(1)如何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叙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0-03-2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
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8 . 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阅读下表。《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剪标》
国家俄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朝鲜其他
条约数5972124124517712526741

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到20世纪初,列强经济的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掠夺
C.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加重
D.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9 . 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
国家兵力国家兵力
日军21634人法军7080人
俄军15570人奥地利军429人
英军10653人意大利军2545人
美军5608人德军8401人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
C.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
D.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
2019-09-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三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的是晚清外事机构的变动及对外关系的发展。这些举措
A.体现了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B.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需要
C.使中国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D.客观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