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民主的历史,解读以下四段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中国对中国的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拒绝支持以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理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坷德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三   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自强运动,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却落得这种耻辱的失败,使李鸿章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辩解说,但靠他的北洋舰队和淮军来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在国内没有强大背景的支持下,自然无法取胜。尽管如此辩解,李鸿章还是遭到辞职,贬谪,还被削去了象征皇帝特殊恩宠的黄马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两段材料,分析“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4)根据材料三及其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在“未战之前,就胜负已定”?
2020-0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诸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材料二   左宗棠事变年表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1860年(咸丰十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2—1864年
(同治元年至三年)
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1868—1874年
(同治七年至十三年)
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
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
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
1876—1878年
(光绪二年至四年)
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1880—1881年
(光绪六年至七年)
清廷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
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

材料三



(1)综合材料一,概括列强侵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的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2019-1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秦代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何特点?

材料二   自明代以来,浙江便作为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行政区划。然自近代以来,作为鱼米之乡的浙江经历了较多的磨难。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便曾攻陷定海、镇海、宁波。而在随后的近一个世纪中,浙江屡遭战火侵袭,与近代中国一起经历了民族的磨难。但近代的浙江也在磨难之中成长。

(2)作为省内的重要城市,杭州和宁波是最早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杭州和宁波分别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中沦为通商口岸的。通商口岸的开放给浙江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3)试对材料三马克思论述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

①“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           

②“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英国政府;

③“贱买贵卖的特权”是           

④“对联式悲歌”指           

2018-10-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䜣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

●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材料三: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材料二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2019-07-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7 . 西方漫画中的中国形象

作为艺术作品的漫画,是解读历史的独特窗口。观察下列西方人绘制的漫画,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从图二到图三,中国龙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图一主题“文明的进化”的涵义。
(4)综合上述分析,谈谈你对漫画证史价值的认识。
2019-04-0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一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材料二 1901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总税务司赫德向列强提供了清朝财政报告,其中收支状况表如下:

岁出

数额(千两)

岁入

数额(千两)

中央和各省的行政费

30000

田税

26500

陆军

30000

各省杂税

1600

海军

5000

各省杂项收入

1000

宫廷花费

1100

盐税盐厘

13500

海关经费

3600

厘金

16000

出使经费

1000

常关税

2700

河道经费

940

海关税(一般货物)

17000

铁路

800

……

债款开支

24000

……

总计

101120

总计

88200

注:“债款开支”中的债务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笔外债。 “厘金”是一种商业税,盐也是抽厘对象,即“盐厘”。 “常关税”为内地货物通过税。


(1)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解读材料二。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3-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练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