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5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民主的历史,解读以下四段材料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中国对中国的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拒绝支持以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理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坷德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士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两段材料,分析“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材料四、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自强运动,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却落得这种耻辱的失败,使李鸿章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辩解说,但靠他的北洋舰队和淮军来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在国内没有强大背景的支持下,自然无法取胜。尽管如此辩解,李鸿章还是遭到辞职,贬谪,还被削去了象征皇帝特殊恩宠的黄马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四及其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在“未战之前,就胜负已定”?
2019-09-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民主的历史,解读以下四段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中国对中国的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拒绝支持以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理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坷德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三   进行了近三十年的自强运动,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却落得这种耻辱的失败,使李鸿章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辩解说,但靠他的北洋舰队和淮军来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在国内没有强大背景的支持下,自然无法取胜。尽管如此辩解,李鸿章还是遭到辞职,贬谪,还被削去了象征皇帝特殊恩宠的黄马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两段材料,分析“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4)根据材料三及其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在“未战之前,就胜负已定”?
2020-0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材料三   198711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家思想在推动近代法国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0-11-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实现真正的民主,是百年中国人民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1)《临时约法》蕴含的近代国家治国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多次会见美英记者……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二)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毛泽东做“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四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综合以上材料,回顾百年中国民主历程,总体趋势是什么?
2020-08-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2020-06-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李贽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孔子生活时代及其思想,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20-06-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说中美关系的改善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2020-02-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2021-07-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