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94 道试题
1 . 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
回答下列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
(1)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这两朝选拔官员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2)汉、魏晋南北朝、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的选官用人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涟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2 . 工业文明的崛起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也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了强烈冲击。

材料一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矧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三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变化趋势?
(2)根据所学知识,仿照例子,将下表补充完整。(各两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礼较旧式婚礼的进步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发生以上深刻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3-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4 . 阅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理由。
(2)据材料指出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最准确?(填写序号)说明理由。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
D.论欧洲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024-04-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变化(%)

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哪些条件。
2023-07-12更新 | 40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汴梁)自关帝庙大街往南,是兴龙桥,有写真方馆,至西亭府牌坊,有带子、子巾、大小鞋帽、松串、簪棒、白货等铺。……木耳店、酒馆,至徐府——中山王裔孙之府……故名徐府街。

——摘编自许敏《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明代,粮食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一些地方一跃变为商品粮食出口区。方圆几千里的各种名、优、特产,辐辏汇萃于山陬一隅,这确实很能反映明后期商品的繁茂景象。其他如铁器、瓷品、纸张、食糖……也从它们的原产地被源源不断地贩运到全国各地,进入大小城市中的千店万铺,供当地市民消费。

——摘编自杜车别《明朝的灭亡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在商业方面较前代各有何明显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业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8-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8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材料三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 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出现这些新 气象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 的?
(4)据材料四 ,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023-01-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上仓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时间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1900年24.9%7.4%9.0%24.9%16.08亿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 200万至2 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个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2)材料一中1650—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材料二   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11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

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储备金。

材料三   人民币2015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国家得以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