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67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据海关关册统计,1872年有外商343家,1882年有外商440家,1892年有外商579家。据香港一家刊物记载,在1865年,全国还只有外资企业78家,至1893年底已增至580家,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工业三大类。这说明
A.外商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
C.中国开放政策对外资有吸引力D.列强重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
3 . 下图为外国在华部分企业的投资变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列强在华企业投资变动的主要推动力源于
A.通商口岸的开放B.清政府的巨额赔款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4 . 1882年,“日本通”邓承修上书清廷:“扶桑(日本)片土,……水师不满八千,船舰半皆朽败,陆军内分六镇,统计水陆不盈四万。然彼之敢于悍然不顾者,非不知中国之大也,非不知中国之富且强也,所恃者中国之畏事耳,中国之重发难端耳。”这说明当时
A.政府官员昏聩不谙国内外形势B.对日抵抗派主导清廷外交
C.洋务运动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D.日本军事改革效果不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70次组卷 | 6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John.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三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1902年至1910年间,每百页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B.西方的主权思想开始引入了中国
C.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
D.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在外交中注意维护主权
7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2019-09-15更新 | 1288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