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人下的美国形象(节选)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带有"夷族"色彩的"兀兴腾"统一改译为"华盛顿",并把华盛顿比之于陈胜、吴广。
郑观应《易信》(1875年)认为"美国秉性守礼,风俗庞厚,与中国素无猜嫌,积极主张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
崔国因《出使美日秘日记》(18891893年)对美国议院制度赞赏有加,认为"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焉耳"。
邹容《革命军》(1902-1903年)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方案。

——摘编自贺昌盛、黄云霞《被塑造的"他者"——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25更新 | 46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广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盟会的成立,兴中会和华兴会的携手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是主导。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号召力。孙中山通过发行股票、贷款、义捐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截至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共募集经费约140万港币。武昌起义胜利后,著名华侨陈嘉庚还以个人名义直接汇给孙中山五万元捐款。孙中山由此感慨:海外华侨“捐助军饷者,络绎不绝,共和前途,实嘉赖之”。

——摘编自龚铭、张道有《中山先生的一天》等

材料二   “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使“我们异常兴奋”,南昌起义打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榜样,鼓舞全党都要这样来进行革命。为制定土地政纲,起义领导机关曾几次进行过讨论。尤其是彭湃在海陆丰的丰富的土地改革的经验,在南昌起义后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也是受惠于南昌起义后的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据统计,除了已经遇难的叶挺和间接参与者叶剑英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南昌起义的就有6人,在十位大将中有2人,在57位上将中有5人。

——摘编自樊安群《对南昌起义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贡献,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南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5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军阀的统治A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3 . 【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存在着不同的纪念和解读(如表)。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甲、乙、丙、丁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理由。(要求:写清序号,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太平天国占有中国大半,终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的事实中,他们认识到:“士大夫以为然,中国革命成矣”,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他们吸取太平军与三合会、哥老会、捻军“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能联为一贯”的教训,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以期“义旗一起,大地皆应”。

——摘编自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材料二 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年又进一步成立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文学社、共进会秘密经营多年,成功策反占半数以上的湖北新军,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清王朝的军队竟然变成它自己的掘墓人。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尽管以后的历史实际常常名不副实,“民国”并不真正属于人民……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革命派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首义起于武昌”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近代史上,面对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新型士大夫群体、知识分子群体都在悲愤地探寻如何摆脱被西方列强鱼肉、实现民族自强与独立的出路。于是,从甲午战争至19世纪20年代,围绕救亡图存展开的争论,大的思想辩论达7次之多:

时期思想辩论
甲午战败告急时“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学校”与“科举”之争

“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之时
“革命与改良”之争
“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
“欧化”与“国粹”之争
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新道德”与“旧道德”之争
“中西文化”

——摘编自宫京成《浅论中国近代报刊对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影响》


提取材料有关信息,围绕“思想辩论”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整合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史实展开阐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19·湖北孝感·一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作家刘鹗创作的小说《老残游记》,共20回。1903年,该小说在报刊上被陆续发表,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该书第一回为全书总纲。它以一艘颠簸于洪波巨浪上且破烂不堪的大船象征岌岌可危的中国。船上的人分为三类,一类为以船主为首的掌舵管帆人,暗喻上层统治集团,他们毛手毛脚,“把这船就弄得狼狈不堪”;二为鼓动乘客的造反者,象征革命派,他们被丑诋为“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势必使大船倾覆沉没;三为“下等水手”,影射当时的中下层官吏,他们为非作歹,造成一个“民困思乱”的危局。为扶危济弱,老残送来一个“最准”的外国罗盘,以能够找正航向,却被“下等水手”和煽惑造反的人同声斥为“汉奸”而被驱逐下船。

——摘编自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总纲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10-15更新 | 384次组卷 | 2卷引用:复习点07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14-15高三上·河北邯郸·阶段练习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各族人民面临着的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推动着中国民族整合的进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资产阶级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乃“合五族而成”。中国境内各民族,主要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享国家的权力,共担国家之义务”,“各于政治上有发言之权”,共享“立于平等地位”,“国家之事, 由全国五族人共组织之”,用“政治改革” 来实现“五族一家”。
——摘编自熊坤新等《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16-12-12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重点02民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