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
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省别参与公推的群体
湖北革命党人、部分咨议员及珅商代表浙江各界代表
湖南革命代表、省城士绅、商警各界代表江苏党人代表、新军、官绅
陕西革命党人、新军广西咨议员、革命党人、新军
贵州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安徽咨议员
山西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广东各界代表
云南军、政、学、商各界代表福建福建同盟会分会
江西新军、绅学各界四川士绅和军官

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
C.南方力量走向联合
D.民主政治渐成潮流
2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18-12-21更新 | 170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政体模式
湖北民主共和制
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2018-10-24更新 | 63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2018-06-10更新 | 5382次组卷 | 7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这表明
A.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
B.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D.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
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这种形式的“独立”
A.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B.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C.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D.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9 . 汪朝光对某一事件这样评论道:“历史似乎为近代中国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历史的进程却不似许多人当初的期望,中国的发展没能走上独立富强、民主自由之途,却开启了军阀争斗、武夫治国之径。”该事件
A.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根基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2017-12-0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复圣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一轮复习高二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党人策划发动
B.新军士兵积极参加
C.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D.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017-1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