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巧、种豆得瓜。

——摘编自张春霆《张文襄公治鄂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武汉)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的观点进行论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一部分立宪派倾向革命,这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领导的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材料说明了(     
A.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B.立宪派领导了武昌起义
C.立宪派推动了辛亥革命进程D.立宪派革命最彻底
3 . 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乡邦所作长达十年英勇而坚实的努力,我们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据此可知,武昌首义(     
A.存在一定的偶然性B.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受军阀割据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有言,“新政开始后,清政府下令在全国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以满足新军扩编的需要……新军比起旧军来,确实表现为一种力量,但这种新的力量对腐朽的清王朝来说,却是一对深刻的矛盾。”作者旨在强调新军(     
A.巩固了清朝统治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开启了新政改革D.埋下了清亡祸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班学生以“辛亥记忆”为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十九日(10月10日)贞壮(人名)讯,知昨夜十时半汉口获革命党人二,因大索,续获宪兵彭楚藩与刘汝奎及杨洪胜(开杂货铺),晨六七时事讫,各城俱闭,十时方开。余即于是时过江至汉口必业里纸厂事务所,六时饮于海洞春。八时登舟,舟名“襄阳”。见武昌草湖门火作,盖工程营地,火作即长亘数十丈。火光中时见三角白光,殆枪门火也,闻十八日夜搜得党籍后续获二十余人而未已,余竞不安,遂尔反侧欤。十时舟行,行二十里犹见火光。……二十一日……见鄂电,知武昌以十九日夜三时后失守,督避登“楚豫”兵轮。

——摘自《张謇日记》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史料的呈现形式分析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和价值。
(2)材料三是某同学给图片一撰写的图片说明,依据此例为图片二撰写一份图片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展望下一个辛亥年,请用最为贴切的一句话,憧憬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民军起义国庆碑》,将“民军起义”与“国庆”组合在一起纪念中国近代某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武昌据天下上——北通燕赵。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其在此举矣。”当他获悉各地纷纷响应,只有南京未动时,希望“英雄四起,光复神州。得南京则东南定矣。”叶圣陶评论的应是
A.辛亥革命B.定都天京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帝诏书:“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该诏书发布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兴兵北伐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D.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独立
2021-09-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网站曾就“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名前四的城市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兴中会的创立之城B.②是同盟会的创建之城
C.③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D.④是民国建立定都之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武昌起义发生后的九天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和云南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各省则在十一月上旬相继独立。这说明了
A.武昌起义的革命目标已达成
B.辛亥革命是全国性危机的产物
C.各方妥协推动革命发展迅捷
D.长江以南已成中国革命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