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爆发后,某外国记者认为,"对中国来说,袁世凯是做大总统还是做皇帝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清王朝必须退出历史舞台,这似乎是民心所向。"据此可知,他
A.支持袁世凯称帝B.反对民主共和政体
C.对革命持赞同态度D.要求列强保持中立
2022-01-1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021-10-29更新 | 515次组卷 | 45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列强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这意味着
A.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南北和谈”已宣告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2020-09-28更新 | 376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宁夏区银川市二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 
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
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
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
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
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
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政府兵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1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湖北方面是共进会的“十八星旗”,南京方面是自制的“五色旗”,广东方面是“青天白日旗”。这反映出
A.革命军内部缺乏权威领导
B.全国的革命形势如火燎原
C.清王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D.革命党人防止袁世凯夺权
10 . 《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
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
D.认清了起义前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