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如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整体模式
湖北民主共和制
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B.湖北率先建立民主独立政府,其他地区继承发展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D.地方政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封建制度死灰复燃
2021-05-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独秀文存》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其目的,随后洋务派进行了哪些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几根小柱子”指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哪些实践活动?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所作的努力。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二先生”为旗帜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历程。
2021-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4 . 面对新冠疫情,2020年元月23日,武汉市按下了“暂停键”。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视察时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共同感知它那曾经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

材料一 第二天,各兵营士兵不顾一切地基本按上一天发布的计划行动。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揭开了口口口口的第一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在遭受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它使原来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燃起新的希望,重新增加了凝聚力,踏上新的征途,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有删改

材料三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口口口口”处是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思想领域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八七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不少于两点)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役一例。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体会到怎样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2020-08-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4(中国史范围)
5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20-07-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光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的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
2020-12-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历经磨难,终于成就辉煌。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代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所谓“天下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处荒郊,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居民32209户,嘉庆十八年(1813年)增为36929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

        ——据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年武昌起义之爆发绝非偶然,当年卷起革命风暴也不属于意外,因为历史的合力已经汇流成河到达了那一步,所以即使不在这里发生也一定会在那里发生,即使不在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在那个时候,总之一定会发生。

(但)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等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再举两例简要加以说明。
8 . 武汉三镇是指武昌、汉阳、汉口。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

——罗时汉《武汉往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武昌和彼得堡成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的理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救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赵晓琳《论八七会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做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

材料三“今年(民国二十七年)双十节,又正当着全国主力部队激烈的进行着保卫武汉的血战!这些军队,多少都经过北伐的洗礼,有着革命战争的光荣传统,而又在当年北伐统帅蒋委员长领导下,中国革命军队,从辛亥,到北伐,到抗战,在武汉不仅有史的联系,而且有血的联系。”

——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


(3)有人说,“保卫武汉的血战”可与武昌首义媲美,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抗日战争战略局势的影响。结合史实,再举一例发生在湖北的抗日英雄事迹。
2020-07-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61年3月起,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庭)等管理机构。

张之洞,1889年督鄂,时年52岁。(1907年离任,任湖广总督长达十九年)。

1890年,成立湖北铁政局,奏请朝廷,定名为“汉阳铁厂”。1892年主持创办汉阳兵工厂,1894年建成。

1906年,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长1200余公里的芦汉铁路通车,并改称京汉铁路。该铁路80%的轨道用的是汉阳铁厂的产品。多家国内外船运公司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使武汉自古以来的水运优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19世纪末,汉口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中心。汉口进出口额从张之洞当政前的百万两左右到1904年突破1亿两大关,一时有了“东方芝加哥”的称号。

1911年武汉中大型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武汉地区出现的算学学堂、矿务学堂、自强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多个领域。

1896年起编练湖北新军,到1905年,已编成陆军第八镇1万多人、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5000余人。

1911年,武昌首义,宣布脱离清朝,建立政权。

1917年,中国政府收回汉口德租界。

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汉口俄租界。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1927年初,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3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


武汉三镇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缩影。依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武汉三镇近代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0-04-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0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民变和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民变是下层群众用直接诉诸行动的方式以表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中国社会内在矛盾激化的产物。与革命相比,民变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和落后性,因此二者并不是相同…20世纪初年的民变却已非循环式改朝换代所能涵盖了。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内在要求而行动。这种行动既造成了彼此的呼应,也造成了彼此的矛盾……对于革命来说,民变的最大意义乃在于它们以自己的出现和存在推动了形势,促成了清朝统治秩序的瓦解。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与古代史相比,1840年以后激化晚清社会矛盾的新因素有哪些?这些新因素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太平天国运动是“民变”之一,举一例史实说明其带有“循环式改朝换代”的特点。20世纪初,民变与革命彼此呼应,例举1911年史实加以说明。
(3)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由这一观点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