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列强也进行了交涉,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这从侧面说明(     
A.革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B.舆论已经能够决定政治发展
C.清政府放弃了对革命的镇压D.列强公开支持中国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     
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021-10-29更新 | 515次组卷 | 45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黄山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后,革命所需的各种开销急剧膨胀,但各国公使团强行决定,将中国各海关净存税款汇解上海,存入汇丰等三家外国银行,作为偿还外债之用。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明确支持清朝政府B.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革命党否认不平等条约D.财政拮据致使革命面临危机
8 .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郑异凡认为,20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这两场革命共同的意义是
A.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D.打击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9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9-12-20更新 | 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军用小票”的正反面图案,此时采用黄帝纪年法。该票发行时的政局特征是
A.辛亥风云,清廷土崩瓦解B.民国初创,百废待兴气象新
C.革命烽火,遍及神州大地D.军阀割据,你方唱罢我登场
2019-1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2019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