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021-10-29更新 | 515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还有引申天下大同的井字旗,光复旧物的白旗。这表明
A.南北方都成为革命中心B.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C.革命发动了大多数群众D.五族共和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
A.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精神B.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
C.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列强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这意味着
A.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南北和谈”已宣告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39年胡适曾说:“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下列说法和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相符的是
A.“十月十日”指的是民国元年10月10日
B.“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该事件的革命领导是文学社和共进会
D.该事件又称辛亥首义,使用的是五色旗
2019-11-1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2019-06-09更新 | 6776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