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区都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下表可说明
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危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1年11月,山东《齐鲁公报》报道:“鄂事变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济南尤甚。有钱道台,多携眷逃往青岛德租界。”这一报道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山东积极响应武昌革命
C.革命势力已深入北方D.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2021-01-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评价某次革命运动是“湖北的士兵革命,是士兵群众作了政府的掘墓人”。清政府也声称这次革命是“革党叛兵相勾结,意图大举,殊非寻常草窃可比。”这次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2020-05-30更新 | 78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1911年10月19日上海的《时事新报》在报社门口贴出“革(命)军战败,官军战胜”的号外后,即遭到数千民众的攻诘,“该报接得匿名信数封,谓倘若再登官军胜革军败之谣,即将以炸弹奉赠”。这反映出当时
A.上海已被革命党人和平光复B.民主革命拥有一定民众基础
C.民国政府急需制定新闻规章D.新闻界缺乏支持革命的意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