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12-26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2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8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记载,1911年10月19日上海的《时事新报》在报社门口贴出“革(命)军战败,官军战胜”的号外后,即遭到数千民众的攻诘,“该报接得匿名信数封,谓倘若再登官军胜革军败之谣,即将以炸弹奉赠”。这反映出当时
A.上海已被革命党人和平光复B.民主革命拥有一定民众基础
C.民国政府急需制定新闻规章D.新闻界缺乏支持革命的意识

4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