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三省用十八星旗,代表那时中国的十八省;江、浙、皖等多省用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粤、桂、闽数省用青天白日旗,代表光明正照自由平等。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各地价值观念趋同B.民主共和成为潮流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革命目标已经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强的态度”等。这篇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0-06-08更新 | 1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达州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二6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辛丑条约》签订引发庚子拳乱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4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18次组卷 | 85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清帝退位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创办于20世纪初的上海《时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这一评论
A.支持了国民革命
B.声援太平天国运动
C.肯定了南昌起义
D.针对的是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
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