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2019-06-09更新 | 6774次组卷 | 80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2018-06-10更新 | 5382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渭南市咸林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3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选择反正,或独立,或逃亡,部分立宪派开始投向革命,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则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反映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具有民众基础
C.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握地方大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有这场革命,根本原因是清朝到了末路,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交迫,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是结束满人统治。”该学者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B.思想观念影响社会改造
C.资产阶级重视发动群众D.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合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然而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混入革命阵营的立宪派、旧官僚,几乎一律镇压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解除群众武装。这说明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辛亥革命
C.中国的社会转型任重道远D.资产阶级暴力革命收效甚微
7 . 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响应独立,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阎既驰电又派人到南方各省运作,各省立宪派同声响应,纷纷独立。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B.孙中山凝聚了革命力量
C.清政府统治已完全崩溃D.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呼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武昌起义爆发前,发生起义一千多起,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惠州起义、潮州起义、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且罢市、罢工等行为不断。由此可见
A.清末新政成效甚微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清朝统治岌岌可危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满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新政”、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疫情警报拉响,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如其来。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从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封城之后,钟南山接受采访,忽然就哽咽了,眼中含泪:“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到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封”。这个曾因疫情重灾区而举世瞩目的城市终于打开城门,这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战疫轨迹,标志着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阅读上面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述为什么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要求:必须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至少回答三个以上史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