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如图是民国时期的老火花,它反映的时局出现在
A.武昌起义胜利后B.二次革命失败后
C.护国运动兴起时D.国民革命进行时
2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12-26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终结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
A.鸦片战争B.清末新政C.武昌起义D.外国公使驻京
2020-07-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中国民间艺人结合自身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创作出来的木版画,其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护国运动D.二次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最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涂,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大、盛之意)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问题
(1)“民军起义”发生于何时何地?
(2)该懿旨公开发布于何时?文中“皇帝”和“北方诸将”分别是指谁?
(3)谈谈你对该懿旨的看法。
2020-03-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6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小王同学想参加辛亥革命首义地举行的庆典活动,他可到如图的
A.①B.②C.③D.④
7 . 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位置


(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1)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2)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4)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5)


2019-11-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么它们应该是
A.1894年,1905年,1911年
B.1905年,1911年,1916年
C.1911年,1913年,1923年
D.1911年,1917年,1924年
9 . “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无如虏廷仍未觉悟,派兵来鄂,与民军为难,我辈宜先驱逐在汉口之敌,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文中的“革命”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2019-08-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10 . 史料的辨别史料的分类方法之一,可将史料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若要研究“辛亥革命”下列史料中,相对而言,哪些是直接史料?哪些是间接史料?


清帝退位诏书A


武昌起义浮雕B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各国使节合影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大总统誓词E


辛亥革命油画F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