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02 至 1911 年间,各地民变多达 1300 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应。当时兵变有 20 多次,学生也经常闹学潮。   因此,有人说,武昌起义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2023-02-20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     
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宣布铁路国有后,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引发民众对路权受损的担忧。有民谣称:“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外国占路权。”据此可知(       
A.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B.爱国意识推动保路运动
C.保守观念阻碍对外开放D.重农抑商激化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B.体现了反帝反封的革命内涵
C.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华民国史》记载,1910年留学生杨荫杭回家乡聚集同志,创设励志学会,借讲授新知识之机宣传排满革命。但是据杨绛回忆,其父杨荫杭1910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肃亲王讲法律,辛亥事发父亲辞职回乡照顾祖母。据此可知
A.学术专著具有权威性B.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C.口述史料更有可信性D.综合两种说法可确认客观事实
7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武昌起义后,在南北双方和谈过程中,列强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这意味着
A.辛亥革命面临失败的风险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南北和谈”已宣告失败
10 . 某网站在2010年曾就“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名前四的城市依次为武汉、广州、南京、北京。观察下图,有关各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临时约法颁布之城B.②是同盟会的创立之城
C.③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D.④是民国建立定都之城
2020-11-07更新 | 55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