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6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十年来中国的新政,始终以海防为中心。经过长期经营,多以为纵不能抗衡西方大国,要足以与日本相敌,而事实证明大为不然。在此之前,已有人认为应改进政治制度,至是倡之愈力,甚至……称道日本各项政治日新月异,中国亦宜于此致力。又指出中国人才无教,学非所用,偶然更置一二,并不能转移大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吾乡李尚书端棻亦遭严遣,尚书学问渊雅,性情笃厚,徒以为人所累,致罹党祸,都人士莫不怜而惜之,新会某孝廉(注:梁启超),乃尚书典试粤东所得士,继之以婚姻,……寓尚书宅,地近则言易入(指受到梁启超蛊惑)。当变政之前数月,新政逐日举行,朝野震骇,尚书时为仓场侍郎,封奏独伙,均系变法维新,与平素旧学宗旨大不相符,门生故旧,纷纷訾议。余目睹党祸已成,窃代忧之。

——(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知识精英也是通过不断反思失败的教训来寻找新路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状忽然使人们发现:我们学习的西方的东西都是表层的、肤浅的;西方的制度是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上的;而中国文化、中国的国民性是我们建立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障碍,唯有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改造,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高龙川《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习西方运动热潮的终结》

(1)指出材料一中“新政”的具体事件,结合所学归纳该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端棻在维新变法中的态度,据此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01-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件事说明其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主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3-0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美资本主义诸强迅速崛起之际,中国历史才步履蹒跚、被迫地步入近代,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的衰亡已成必然。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彻底堕落的满清政府已无力地处于风口浪尖之中了,虽然慈禧太后企图通过“新政”、预备立宪来力挽狂澜,但一切只是徒劳。武昌起义实际上与从前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暴动一样,按常理清廷依旧可以轻易镇压,但这次起义却成为压垮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廷无力回天,这样辛亥革命成功地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成功地翻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其实包括三折一片,即《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及《请专筹巨款举行要政片》。这三折一片的内容密切相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 变革方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是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江楚会奏得到朝廷谕旨的批准,从此,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83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主张及为实现这一主张而采取的措施。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整个武昌起义过程中,无论是爆发之初、战时支援、战后维护,都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武汉也素有革命传统,在一些革命团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文学社和共进会。文学社和共进会秘密经营多年,成功策反占半数以上的湖北新军,使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清王朝的军队竟然变成它自己的掘墓者。除了当地已有的革命条件和基础,保路运动又及时提供了有利契机。

—— 摘编自王建郎、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册)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也帮助了中国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 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 摘引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首义”的直接结果。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及其追求, 并概括当时俄国在指导中国革命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
2021-06-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独秀文存》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其目的,随后洋务派进行了哪些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几根小柱子”指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哪些实践活动?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所作的努力。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二先生”为旗帜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历程。
2021-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9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20-07-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武汉三镇是指武昌、汉阳、汉口。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

——罗时汉《武汉往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武昌和彼得堡成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的理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救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赵晓琳《论八七会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做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

材料三“今年(民国二十七年)双十节,又正当着全国主力部队激烈的进行着保卫武汉的血战!这些军队,多少都经过北伐的洗礼,有着革命战争的光荣传统,而又在当年北伐统帅蒋委员长领导下,中国革命军队,从辛亥,到北伐,到抗战,在武汉不仅有史的联系,而且有血的联系。”

——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


(3)有人说,“保卫武汉的血战”可与武昌首义媲美,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抗日战争战略局势的影响。结合史实,再举一例发生在湖北的抗日英雄事迹。
2020-07-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