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4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前后,女子军事团、中华女子侦探团养成所、女子后援会北伐军救济队、女子协赞会等女子社团纷纷成立。这些社团多以支援革命及彰显妇女的“国民”义务为宗旨,但多数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这些女子社团发展受阻主要缘于(     
A.尊孔复古的逆流B.社会性质的制约
C.女性的经济依附地位D.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2023-04-09更新 | 60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武昌起义之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以及各种“毁党”之说。正如同盟会元老的张继所言:“当革命初起,革命党人人欢迎……世局渐定,则觉革命党为害,此殆公例不可逃。”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并未唤起民众B.军人赢得民心向背
C.社会阶层分化加剧D.革命目的已经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年11月,山东巡抚孙宝琦上奏朝廷请旨革命,清廷回复“奉旨允许”,最终山东于13日宣布独立,但24日又取消独立。这反映了(     
A.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B.地方实力派投机革命
C.官僚的软弱性妥协性D.中央的权力开始下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知识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     
A.宣传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
C.新式教育解放了人们思想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大都挂上了自己的旗帜,虽五花八门且颜色、图案各异,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B.三民主义基本实现
C.清朝统治危机显现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辛亥革命的亲历者评价这场革命道:人们要求废除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普遍呼声“就像野火一样,在南到广东、北到直隶的中国大地上蔓延”。由此可推知,当时(     
A.辛亥革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C.辛亥革命的根本任务是灭清D.民众普遍支持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英、法两国画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英、法画报的标题分别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这反映了二者的共同态度是(   
A.对革命的基本肯定B.对革命前景的不乐观
C.对清朝皇帝的同情D.对其在华利益的担忧
8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6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辛亥革命是由现代政党领导的、有明确政治纲领的革命,同时它还提出了新的革命目标。而现代政党、政纲和新的革命目标,是以往革命所没有的,但却是后继者共同的特征。材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是近代民主制度实践的开端B.是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C.冲击了正统文化的权威性D.拉开了完全意义上民主革命的序幕
2023-02-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据统计,1902 至 1911 年间,各地民变多达 1300 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应。当时兵变有 20 多次,学生也经常闹学潮。   因此,有人说,武昌起义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2023-02-20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