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4 道试题
1 .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
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
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
2017-03-01更新 | 79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高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一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


作者标题
①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
②问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
③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
④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
⑤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

(3)指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视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2017-02-23更新 | 85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哲于国民。”有学者认为孙中山的这段就职誓词为“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下列表述不符合当时历史情景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任务即将完成B.中国数千年“帝制”时代开始转入“民治”时代
C.“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的任务即将完成D.面临民国难建、民主难行、民生多艰的难题
5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但随后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B.行政权受立法权制约C.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2017-02-17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10周年(1912-2022)-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知识回顾与习题演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前的政体模式。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和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但是,将自治、民主且具有主权的各州联合为一个联邦统一体,则是美国对宪治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

——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

材料二

吾人行宪政之难,犹在此理念与制度皆出自西域而非生于本土,是中国之宪政理念源于传播,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在此过程中,绍介移译之事功莫大焉。然而,概览此一百年间移译之西文典籍,相比于历史、哲学诸科,法政之书仍嫌太少,宪政名著更寥寥无几。吾人推行宪政之历程多蹇,究其因由,此或为其中之一端。近十数年,国人倡言法治,谈论民主,虽精神可嘉,终因游谈无根,不能成就系统之理论,更难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之影响。

——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宪政推行难的原因。

(3)中国人在近代追求宪政过程中有哪些实践?

8 . 雷海宗在其《国史纲要》中写道:“帝制先取消了科举,象征传统文化大崩溃的开始;然后帝制自己也被取消,象征传统制度大崩溃的开始。”与两个大崩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D.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 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来,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运用史实,就“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进行探讨。(可以就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2016-12-13更新 | 39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押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