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黄花岗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03年,章太炎致信康有为:“至于近世,戊戌之变,长素(康有为)所身受……且所谓立宪者,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则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意在强调
A.君主立宪政体颇受清廷官员欢迎B.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C.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D.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2 . 1903年,一位革命家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还喊出“中华共和国万岁”的口号。上述言论出自
A.《孔子改制考》B.《革命军》C.《民报》D.《新青年》
2022-02-2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3 .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嗟呼,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这是1911年4月24日,一位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回国后写下的“绝笔书”中的话语。这位革命党人迅即毅然参加了
A.广州黄花岗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武昌辛亥首义D.反袁“二次革命”
4 . 1911年,革命党人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我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汝体吾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随后他投入的战斗是(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四川保路运动D.护国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中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留日学生
A.内部分裂严重B.有较强民族自豪感
C.王朝意识受到冲击D.都不满清廷腐败无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央集权走向崩溃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的非统一政治格局,是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最直接原因之,日相伊藤博文在分析甲午战争时说:“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其为一国,则诚十余倍于日本,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者,吾何畏焉?”在这种非统一的政治格局下,地方权力努力的目标是政治军事权力的扩大,而不是以生产活动促进国内市场形成。像机器局、船政局这些地方机构,都是由督抚经办且各自为政,这种官办、官督商办的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束缚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张玲玲《晚清时期非统一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非统一政治格局”的影响。
7 . 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公司律》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1907年颁布的《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则规定: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清政府的这些法令
①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
②是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挽救统治危机的手段
③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有利的条件
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2-04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
A.主张反清革命
B.反对民主共和
C.提倡保皇立宪
D.支持君主立宪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它都将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崩溃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这又是历史的一个奇妙的讽刺:资本主义生产只有中国尚特征服了,最后它征服了中国,但它本身在自己祖国的存在却成为不可能了。   

--恩格斯在1895年的观点,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85288页)

材料二     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志士杀的杀,逐的逐……及到庚子年(1900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计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的光明,那黑暗倒反加了几倍。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            

——摘自陈天华《猛回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恩格斯对“经济基础全盘崩溃”和“逐渐的革命化”判断的理由,指出恩格斯看待资本主义扩张的思想方法。
(2)列举材料二中涉及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天华等仁人志士为治疗中国“不治之症”所开出的良方,并概括《猛回头》等作品在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
2022-03-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普通班)历史试题
10 . 下图文献为中国近代革命史迹资料,下列口号出自该书的是
A.“中华共和国万岁”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土豪,分田地”
2021-06-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