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南京所订的《中英条约》不过是战后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纲。次年的《虎门条约》才规定细则。我们要知道战后的整个局面应该把两个条约合并起来研究。我们应该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赔款二千一百万两(银圆);第二,割香港(岛);第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第四,海关税则详细载明于条约,非经两国同意不能修改,即所谓的协定关税;第五,英国人在中国者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即所谓的治外法权;第六,中英官吏平等往来。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李鸿章屈服于日本的压力,于1895417日与伊藤博文等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是:(一)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英国侵华的主要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20-07-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全民族”代表自居,他们不但主张个人的自由权利,而且主张民族的独立和权利。法国革命后通过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武器,从根本上铲除了王朝国家的社会法律基础,奠定了以人权、自由、平等重新构建民族国家的原则。与此同时,一种民族优越感和民族扩张的野心已在革命的法国开始出现。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征服把法兰西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推向了顶峰。即便是19世纪中后期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意大利和德国的民族统一也是以武力征服的形式实现的。这表明民族主义已经与武力结合在一起,预示着欧洲列强在将要到来的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利益纷争中所采取的政策。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殖民狂潮。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忱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0-05-1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闻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某一组织颁给成员的一种凭证,这一组织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辛亥革命进程的发展。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40多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1.3亿多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得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1)指出材料一中组织的名称和成立时间。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20-01-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115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

——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材料二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对待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三   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的原因及其实践。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4)材料四表明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
2020-04-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倡议下又建立了________。后来他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这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革命纲领。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到了________手中,孙中山继续探求新的革命道路。
2019-12-0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1同盟会16字纲领 图2十八星条旗飘扬与湖北军政府 图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图1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19-03-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为清末中国人留学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9 .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一组织颁给成员的一种凭证,这一组织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辛亥革命进程的发展。



(1)写出这一组织的名称。

材料二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40多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1.3亿多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4)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政治上有何重大举措?
2018-12-0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统治的最后半个多世纪,是国内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和激化的时期。在国内外矛盾的猛烈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清王朝这样一个长期坚持民族歧视政策的异族王朝统治的年代。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清政府是中国积弱贫困和一切苦难的渊薮。于是,“反满”这个用以激励人们起来恢复“大明江山”的古老旗帜,被资产阶级拣来并加以利用。他们鼓吹“反满”,但很少同恢复明王朝或重建另一个汉族王朝联系起来,而是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同盟会纲领明确地提出了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任务。但有的人抱着传统的“反满兴汉”的陈旧观念参加同盟会,他们以为只要推翻了清朝,“就是中国人(指汉人)做皇帝,他们也是欢迎的”。在同盟会中,有更多的人是幻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纯粹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赞同“反满”和拥护民权革命的,但对于同盟会纲领中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革命思想不感兴趣。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论同盟会的内部矛盾及其分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同盟会能够推动革命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政党在革命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