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毛泽东曾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的“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B.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 .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A.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2020-09-03更新 | 137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承智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一律平等
C.言论自由,财产公有
D.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2020-02-2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A.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的本质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了余地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D.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2021-05-11更新 | 36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届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三12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5 . 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宣布光复,袁世凯在婉拒清政府任命的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务之后,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材料表明袁世凯当时的目的是( )
A.统一南北,幕后操纵B.实行民主,窃取果实
C.迎合革命,等待外援D.投机革命,觊觎实权
6 .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A.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7 . 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封建时代的考试、监察二权而成的。孙中山认为,五权宪法的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可以补救“三权宪法”的三权制度的宪法原则的不完备之处,从而使五权宪法成为实行民治的根本大法。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训政大纲》,并正式公布了五院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从而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以上五院相互独立,各自行权,五院正、副院长由国府委员担任。凡国民政府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均需由主席会同五院院长共同署名。

在《训政大纲》中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这实际上将国民政府的组织架构纳入到了国民党统治之下,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提供了依据。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着手宪法起草工作。宪法在起草中,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确定了人民民主原则,还遵循了社会主义原则,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面貌。

——摘编自豆星星《修宪制度研究》

材料三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所依据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和“新的社会形势”各指什么?指出《五四宪法》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2019-10-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9-2020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图,这幅漫画(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家天下。)的寓意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人民反对
B.民国初年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C.袁世凯控制内阁,实行独裁统治
D.南京临时政府维护民主的斗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活动,11人从事制造商业和造船业,40人为债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国(或群体),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却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为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为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为71.43%(统计口径不同,数字会略有差异,但大抵如此)。

——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三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人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讨论。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全国人民参加讨论的人数共有1.5亿多人,在上海,全市627万人口中270万听到了有关宪法草案的报告,156万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16.5万条意见和建议。以1954年3月25日起全国政协组织了17个座谈小组进行了讨论,共讨论40多天,今加者500多人,开会260次。各省市积极分子有8000多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2000多条意见。

——摘编自张扩振《协商民主视野下的1954年制宪一一基于1912年与1954年制宪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能够长时间被遵守的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宪法两种协商民主制宪模式的异同及原因。
2019-05-30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2019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预测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进程
1896年6月《苏报》创办于上海的公共租界。
1903年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士钊大胆革新,使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逐渐成为《苏报》的主要内容。
1903年6月29日《苏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章太炎在文中直呼光绪皇帝之名,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1909年6月30日清政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密谋各华领事“务将该馆立即封闭”。
1903年7月4日上海道袁树勋亲访英、美领事,密谋镇压因苏报案而起的学生运动。
1903年7月7日《苏报》被封,租界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章、邹在租界法庭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
1904年5月经过三次审理,租界法庭判章太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罚做苦力。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