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马星驰的系列漫画《一年来之回顾》。作者创作该漫画意在(     
A.展现清末的复杂政治形势B.表明民主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C.讽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表达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
2 .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下图为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图。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宪政群众基础广泛B.分权制衡得到充分体现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自由进步力量主导政治局面
2022-12-04更新 | 11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咨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4 .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2022-05-16更新 | 147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月谘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 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6 .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这一反思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7 . 《申报》以下为民国初年《申报》部分刊文统计表
时间标题内容摘录
1912.1.1《新祝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
1913.3.22《宋教仁被刺纪详》叠接友人密函,谓宋君前在南京时即有人潜随其后,希图行刺,请其谨慎自卫
1913.5.8《杭垣近来之恐慌》浙省自谣言七省独立二次革命大起,人心惶恐
1914.1.31《祭天祀孔》有谓祭天祀孔可以化人俗,我则不信
1915.4.1《官厅对于排斥日货之劝止》墙上所贴“同胞、爱国、抵制日货”之通启及种种传单,触目皆是
1915.5.17《签押》苟引以为耻者,则必人人奋起谋所以洗此耻(二十一条)
1916.2.29《今竞何如》今者帝制论当烟消而火灭矣
1916.9.16赠送《新青年》样本,函索即寄主任者独秀先生之主张:提倡旧伦理道德之讨论,介绍西洋近代文艺,输入适于我国之新思潮
1919.5.6北京电各校学生5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讨伐卖国贼曹陆章字样

阅读材料,围绕民国初年社会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01更新 | 5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考临考信息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案件内容结果具体出处
唐太宗卫孝友复仇帝免死赐田住宅《旧唐书.烈女传》
唐高宗赵师举复父仇帝原之《新唐书.孝友传》
唐高宗同蹄智寿智爽复仇帝敕死《旧唐书.孝友传》
唐高宗贾孝女教弟复仇帝免之徒乡《新唐书.烈女传》
武后杜并复父仇论死累迁其父杜审言《大唐新语·孝行第十》
宪宗梁悦复父仇流循州《新唐书.孝友传》
穆宗康买得救父难减死《新唐书.孝友传》
宪宗余常安复父、叔仇卒抵死《新唐书·孝友传》

——摘编自张志勇《论唐代血亲复仇与礼法之争》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由人民组织,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即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选举等自由;人民负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临时约法》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它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一度被人们视为民国的象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类案件的处理反映出唐代司法活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案件若发生在1913年,处理会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
9 . 1912年1月24日,《申报》刊登了题为“北京某要津之秘密信”的文章,内有“项城(袁世凯)并不坚持君主政体,惟所处地位,断不能直截了当宣布共和。南中舆论,每不谅其苦心……”等内容。该文的发表客观上
A.反映了袁世凯的真实想法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减轻了新政府的外部压力D.加速了清帝退位的步伐
2022-02-02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2022-02-28更新 | 6989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