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借鉴了当时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诸学说,又依据了各州议院由自由民直接选举、限制总督及州长的权利、强调法治的传统。其稳定性机制在于宪法中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联邦主义原则,其所设计的两院制立法机关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兼顾与平衡各州利益的产物;且许多重要问题都写得很原则或很含糊,因此美国的政治精英可以接照国内社会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生活状况,通过增订宪法修正案、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实际政治生活树立的先例和形成的习惯,来完善这部宪法的内容,使之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

——摘编自李道摸(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孔庆山《简论美国宪法的超稳定性机制》,王菜宁《美国宪法的历史解读》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各个政府手上废立着,反复着,挣扎着……在南京临时政府诞生前后,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承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同共和,就答应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是众所周知的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涉及到反帝、反封建,也没有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帝国主义必须拥有殖民地附属国,发达国家不再允许发展中的国家发达,它们只需要从属和附庸袁世凯已经承袭了自曾国藩以来的汉族官僚实力,总揽了清廷大权。

——摘编自张燕浅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实行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渊源及其保持稳定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能实行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1-0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穆宗长庆年间,以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与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派宰相劝谕弘景等人,云:“诏命已行,可放下。”弘景等“固执如前。”宰臣不得已,“请改授卫尉少卿。”

——摘编自《册府元龟》

材料二: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为最高之机关,而国务院为责任之主体,总统所发之法律,命令及一切公文,皆须国务员副署,总统虽有任免文武官吏之权,而主张此项权利,必待国务院之副署,始能发生效力。其实权握于国务员之手,盖总统之地位至巩固,至尊严,除非常事件外,对于参议院不负责任。

——朱宗震、杨光辉《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注意:“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御任大总统孙文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刘仲敬《民国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给事中”所隶属的部门及职责,请用一句话概括此制度的积极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为制约总统权力而设置的制度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临时约法》予以简要评价。
(3)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类权力制约制度的本质区别。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6月,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治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

——摘编自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中华民国的国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摘编自郭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分析《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表现。
2022-11-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底,查理,屈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查发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帕麦顿继任首相,为平息公众舆论于1855年以枢密院令的形式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187064日,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莱昂波:莱普为主席的委员会于1876212日以枢密院令的形式作出规定,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侯选人中征募。这以后,考试制度的一些细节也不断改革、补充和完善。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朝为总统,夕可解职,朝为军长,夕可归田。专制之时,官吏为君主之鹰犬,高居民上,可任意为恶,民无可如何也。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目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就是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监察权和考试权,形成“五权分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文官制度对中国科举制度精神的继承并分析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主要构想。
2022-02-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五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的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有效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所指的“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4)材料四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分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2021-09-10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部分)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1月全国十几个省去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月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全,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2月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2月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案。

——摘编自1949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并概述辛亥革命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重要转变,并简述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目的。
2020-11-12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7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原理,确定参议院行使国家的制定法律的权利;在国家机构体制方面,确定西方国家的内阁制,内阁首相由选举产生,赋予了总理相当大的权利,可以有理由的驳回总统的规定,而且总统在颁布法令时要求经过总理签名同意才能生效。它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具有非凡意义的一项创举,不但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摘编自叶玮《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

——摘编自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妥协的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材料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
2020-10-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