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2 . 国家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1)概括归纳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三1911年12月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3)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摘要: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以下身体、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简称1954年宪法)内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简称1982年宪法)内容摘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由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宪法的制订、修正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