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2023-05-29更新 | 175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56条,主要内容如下:

1)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奇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

2)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3)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远派参议员组织……

4)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远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5)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6)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阅读材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思想理念?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建国思想主要仿照了哪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指出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所采用的方法?
(3)结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2-06-2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中华民国举行第一届国会两院选举,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宋教仁兴奋不已,抨击袁世凯政府,满怀信心地准备北上,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由此可见,当时
A.南北双方政治矛盾已公开化B.革命党人准备组织责任内阁
C.国民党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D.袁世凯失去对局面的控制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运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材料三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1)据材料一,指出《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国建立”是如何模仿西方制度的?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2-04-2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材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和地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2-04-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
7 . 当代学者周有光在为《告别皇帝的中国》作序时说:“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专制)到民权统治(民主)。世界各国都在这同一条历史跑道上竞走,中国不是例外。”其中,可视为中国“民权统治”开始的标志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 .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历史,这本身就带有华夷之争的性质。……楚国也在北向争霸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向华夏集团靠拢……同时,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一面,双方也存在密切的和平接触与交流。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九大洲”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陆。

——《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一向足智多谋的孙中山看出要召集知识分子做组织者,必须有一套革命理论。在知识策划方面,他想出了一个“三民主义”。第一个即民族主义,意味着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第二个即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和权力;第三即民生,按照古代含义,它意味着百姓生活得不错。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帝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的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元朝管理边疆的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概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将“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的具体表现。
9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幼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防止了袁世凯的专断夺权D.在制度建设上的成效显著
2021-11-07更新 | 687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某种意义上体现着“中华人民”的政治智慧。此处的“政治智慧”是指
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权转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