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主要历史功绩是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驱逐了列强在华势力
④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辛亥革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11-08更新 | 48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据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8 . 材料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1)材料中“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主要是指什么?

(2)指出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论述角度。

2018-05-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国近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以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等社会风尚习俗的变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此风尚影响最大的是
A.太平天国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这两个文件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三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