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实践了长达150多年的民主政治。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与美国人民已经具有的共和、民主、限权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美国人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近代化的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西方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临时约法》规定设立国务总理,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参议院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有对大总统和国务员的弹劾权。

——摘编自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等革命派实践政治近代化的原因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被过低估计”的原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轨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3 . 近代以来,忧患成疾,人们多愿如孙文后来总结的“毕其功于一役”,而不能忍受“旷日弥久”的办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时,王照劝康有为多立学堂,等风气变了,再行新政,可是康有为答他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

材料二   康有为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说革命无非“血流成河,死人如麻”,四亿人将去掉一半。梁启超与《民报》论战时期,宣扬说中国人“非有可以为共和国国民之资格”,因此,“与其典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章太炎逐条驳斥康的论点,认为革命是最大的权威,“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木去,即以革命去之”。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补泻兼备的救世良药。

——迟云飞《晚清大变局·改革、革命与社会裂变1901—1911》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与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康梁的思想主张,并简析发生于1911年的革命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依据材料,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哪些权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简要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二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结束了。诏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致电赞同共和,孙中山践行誓言,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的手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说明它是如何体现民主精神?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革命任务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并从主客观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两点以上)?

6 .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