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5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在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上留下伟大遗产。民族复兴道路探索史的起点是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派首次自觉地把握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推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进程。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提供历史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团结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必须在长期奋斗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摘编自李坤睿《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8-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五)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在赓续百年的辛亥革命纪念中,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政治生存环境和自身政治实力的考量,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孕育和打造出了独特的纪念话语框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下表中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阶段中共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认识和评价
中共诞生到改革开放前
19211978年)
肯定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至中共十八大召开前
19782012年)
把辛亥革命置于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加以审视,充分肯定辛亥革命对民族复兴事业的积极意义,把继承辛亥革命精神和当前斗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申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年后)
指出辛亥革命受历史条件和社会进程的制约,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但仍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一座里程碑。

——节编自杜家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逻辑转换》


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评价,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要求:围绕材料整体或选取其中一部分;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2-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叶圣陶日记(节选,农历1911年十一月—十二月初)

辛亥年十一月二十日

近日割辫甚多。校中学生殆已割尽。然亦有一般人冥顽不灵,牢种奴性,死留此一条亡国之纪念物。自命为不肯与世推移者。

十一月二十四日

鄂江战事现正在停战时期之中,而北方又有遣使来议和之事。夫停战议和本须有不得已之势,现双方立于反对之地位,非战争不可以解决者也。且在民军之初意,非欲成一大民主国乎?则北虏未去,民主国未完全,何可和也?

十二月初七日

傍晚出《民国报》第二期阅之。既更阅《民报》。

我国革命之首倡者实推孙中山,昨日由美抵沪,沪上人士均喜跃如狂。

近日军饷非常缺乏,我校中同学可排演新剧,得资助饷。虽一粟之于沧海,然心可少慰矣。于闻之大喜,即欲编辑脚本,用时事而寓劝化之意。在苏演数日,更可周历各乡,可以广教育,可以集多金。

十二月初十日

选举总统一事为历史所未有,亦民国之光荣。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而各学校亦停课一日焉。

十二月十二日

有浙军十数人,持剪刀行,途次见有辫者,辄剪去之。被剪者已数十人。愿为辫子作忠臣者多趋避焉。

——摘编自叶圣陶(1894—1988)日记《辛亥革命前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初辛亥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许多史学家对它进行了评论。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进行了评论。

中国辛亥革命,颇有一切推翻故常而陷于“假革命”之嫌。【辛亥革命之易于成功,一部分由于以排满为号召,此在我民族自身历史中有生命、有渊源。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不合。然就实际政情言之,一国政制,有其一国之轨道。即以王室而论,如英、如日,至今犹有王室。如德、如俄,当时王室亦存在。中国以满族坚持其狭义的部族政权之故而不得不推翻王室,而为推翻王室之故,不免将旧传政制一切推翻。当时似误认以为中国自秦以来,即自有王室以来,一切政制习惯多是要不得。於是乃全弃我故常之传统,以追效他邦政制之为我所素不习者,此则当时一大错也。即如考试与铨选,乃中国政制上传袭甚久之一种客观用人标准,民国以来亦弃去不惜。如是则民治未达,官方已坏,政局乌得不乱?】政制既已一切非我之故常,其政制背后支撑政制之理论,亦必相随动摇,则一变而俱不能不变。【而所以犹谓之“假革命”者,以我民族所遇之问题,犹是我民族特有之问题,却不能亦随别人之政制与理论而俱变也。】故於辛亥革命之后,而继之有文化革命、社会革命之发动,亦势之所必趋也。【然而离题愈远,失却解决真问题之症结所在矣。】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论述钱穆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
2023-01-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爆发数天后,在汉口一家外国商行任职的美国人鲍布写给母亲的家书:“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据【美】鲍布《辛亥首义目睹记》

材料二   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中国人民迎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还有比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辛亥革命》

材料三   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清王朝终究还有一种使中国各省和人民凝成一个整体的影响。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致对外新闻部主任的信(1911102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阐释。(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研究】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近20年来,学者们从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和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作了相当程度的比较研究。

(一)横向的比较研究艾周昌撰文对亚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辛亥革命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部分,对亚洲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起过一定的鼓舞和推动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积极支持过亚洲各国的革命斗争;辛亥革命对于破坏欧洲在亚洲的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章开沅将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作了比较研究,认为,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纲领方面和策略方面均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二)纵向的比较研究陈锡祺、桑兵对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作了比较研究,认为,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承继关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黎仁凯则着重分析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的重要区别,认为,孙中山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重视舆论宣传,利用知识分子指挥会党、策反新军是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重要区别。

——摘编自张艳华/章慕荣《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方法。请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更是我国社会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其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史学界争鸣颇多,以下为几种主要的观点

观点代表学者主要内容
“新陈代谢论”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变革与反变革、反复推进的时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1927年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推翻国民党,这三次革命高潮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
“民族运动说”章开沅强调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比反封建斗争更为重要。“近代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一种兼具民族独立和社会革新双重要求的混合型运动……是近代中国客观存在的发展整体态势。”
“沉沦、上升论”张海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整理自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任意一种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肯定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否定、补充、修改观点,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2-05-23更新 | 50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证法的目的就在于把社会作为一个总体来加以解释。”不仅要把握它的部分,而且要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向。这是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每一社会历史事件都不是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如果把某一历史事件抽象出来,孤立加以考察,那么就无法领悟其真实含义。

     ——都本伟《思哲论史》(哲史卷)



根据以上图表任选中国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体史实,并根据所填关键词自拟观点并概述该时空下的历史现象。(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具体史实展开概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人物微言大义
1912张謇"爱国救国之挚,注意提倡国货,振工商而挽权利。""今日救国之策,于何着手?舍奖励纺织,莫道无由矣。"
1917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任何反动势力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
1919陈独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1924孙中山"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选择材料中三个人物,结合他们的“微言大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