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同时,我又暗自想象和会的闭幕盛典,为中国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直空荡无人,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法国外交界,甚至整个世界为之愣然。”时任与会代表的顾维钧谈到的这次“中国的缺席”
A.背景是美苏操纵会议B.起因是不公正的外交礼仪
C.本质是弱国抗议强权D.结果是订立了《九国公约》
2 . 史料·史实·史论

(1)材料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做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罗马法原论》


(2)《十二铜表法》对债务执行做这样的规定有什么作用?

(同志们)须发挥五四运动的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

——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


(3)依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中央发布这一通告的背景。

说明:1999年,美、英、俄、中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G20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4)以上示意图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
2020-04-13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2020-10-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单项练习-判断题(100道)
4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下列问题。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1)材料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

(2)以上图片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3)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纪念抗战胜利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的细节细节构成历史,解读文献中的细节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过去。

材料一   当时美国公使首席秘书恰好轮到担任东交民巷的警长。他觉得没什么理由阻止学生前进,因为他们没有武装,秩序井然,除了递交信件以外没有其他要求。

——摘自1919年5月10日《字林西报周刊》

材料二   大家(学生)决定先找日本帝国主义算账,他们从东交民巷西口进去,首先就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阻拦。

——摘自华岗《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5月5日(应为4日)一群学生在使馆门口内出现,宣称要见我。那天我正好去门头沟寺庙旅行,所以没有见到他们。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旅行示威是创造历史的广泛的学生运动的第一部。

——摘自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回忆录

(1)材料一所指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是在中国近代哪个条约中规定的?
(2)比较材料一、二记述的内容,指出它们观点上的分歧,并说明原因。
(3)为什么说材料三不足以消除上述分歧?你认为该怎样澄清事实?
6 .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4)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7 . 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泰山,随行群臣刻石立碑,歌颂始皇功德:“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的主要“功德”。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拒绝了部下要他做国王的请求,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1787年,在他主持下,制宪会议制定了第一部新宪法。在担任了两届总统后,华盛顿拒绝再次参选连任,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制的先例。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的市中心建立了一座高约168米的纪念碑。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人民为华盛顿建立纪念碑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八福巨大浮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缩影,昭示着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和渡江战役是其中的三幅。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渡江战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说明其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间,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一直都存在着。试从外因方面来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