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19年10月21日,瞿秋白在《革新的时机到了》一文中指出“从“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骤然膨胀起来……其实是一种新文化运动”,并声言“推广这种运动到极偏僻的地方去,使全国国民觉悟,方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其意在
A.研究“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B.从思想解放的角度诠释“五四”运动
C.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社会舆论D.讨论将“五四”作为纪念日的可能性
2 . 鲁迅曾说:“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零至一九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据此推知
A.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B.近代革命活动的中心发生了转移
C.马克思主义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
D.无产阶级要求推翻北洋政府统治
2022-06-01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高三5月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3 . 1914年至1919年,上海工人共举行85次罢工。当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各厂工人纷纷罢工,并宣称:“吾辈数十万人,愿牺牲生命,为学界商界后援,与野蛮的强权战。”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②马克思主义已深入工人群体
③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④推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几千年历史是黑暗的皇权专制的历史”“国民性需要改造”“个人解放”“民主科学”等“母题”已经建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将其“扩大化”为一场社会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维新变法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五四运动植根于思想启蒙的传承
C.辛亥革命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
D.新文化运动缺乏理论创新的动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学者宫廷璋说:“新文化运动之酝酿,民国八年以前,鼓吹新文化之《新青年》杂志,在湖南虽得杨怀中等赞许,而销行极少。自五四运动,霹雳一声,惊破全国大梦,于是湘人亦群起研究新文化。”其意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极其缺乏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刺激了新思潮的传播
C.知识分子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D.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思想
6 . 据学者研究,近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发展情况如表所示。这一现象
时间1894年1913年1919年
产业工人人数(人)不超过10万50一60万261万
外国企业雇工人数3.4万左右无数据23.5万

A.预示了社会发展的新方向B.加深了社会半殖民化程度
C.得益于清政府政策的调整D.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7 . 1923年5月,李大钊号召青年学生“组织民众,以为达到大革命之工具”“对现政府立于弹劾的地位。因为我们光组织民众是不行的,他们是可以破坏我们组织民众的事业。”这一主张
A.意在鼓励青年积极投入革命运动B.与“扶助农工”政策本质一致
C.是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D.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2-01-2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以至国民革命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纪念给予高度重视,实现了五四纪念的奠基,并以话语自觉不断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意义,形成一套纪念的体系,不仅传播了革命思想,还发挥出民众动员的效用。在五四纪念的起始阶段,已形成以政治、文化双重语义来阐释五四运动的共识,即以“爱国运动”“救国运动”指称“政治五四”,以“新文化运动”言说“文化五四”,这种双重语义合流交融态势影响并奠定了其后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的基本底色。

1919年5月,陈独秀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和“觉悟”的体现,1919年10月,李大钊强调五四运动系“排斥侵略主义”,并不只是爱国运动,“实为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因此,激发青年热情,“复活五四精神,到民间去”,动员民众走社会改造之路,便成为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纪念五四运动的“新意义”。

1925年4月,青年团中央在号召学生筹备五月纪念周活动时,将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并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组织整顿学生会,反对反动思想与腐败教育,到劳动群众中去,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此后,“民族运动”“民族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话语在五四纪念中渐趋火热。

——摘编自霍新宾《中国共产党早期五四纪念及其内在理路》


(1)据材料指出,与早期共产主义者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纪念有何新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并分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3)1925年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怎样的时代追求?据此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022-01-23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23届高三8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可以用来说明
A.知识分子对劳工的关注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劳动光荣理念深入人心D.救亡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2022-01-13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统编版)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此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脱掉长衫,到工人中间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人开始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他们中间的一批先进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B.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的结合
C.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D.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