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017-08-04更新 | 3794次组卷 | 70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本形成
C.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D.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清查户口,整理耕地”“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等要求。这些主张有利于
A.促进近代前期中国农业发展B.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加速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D.激发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016-11-27更新 | 1160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1924--1927年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深刻影响着中国,这场革命运动(     
A.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C.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D.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我们反对国民党领袖们在南方对于农民的错误政策:他们只想利用农民,并不实际保障农民的利益,便要农民拥护国民党;他们要农民赞助自己,但并不强逼大地主对农民让步,不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逐渐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开始了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C.突破了国民革命对农民的限制D.关注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6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指出,目前“最主要的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怖而日渐向右”,这“是被破裂般联合战线及国共两党关系之主要原因”。这一判断
A.符合国民革命形势的实际
B.是党内右倾思想的具体表现
C.最终导致国共关系的破裂
D.对国民革命的失败有所反思
9 . 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人运动决议案》指出:“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
A.继续执行三大政策
B.独立领导工人运动
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D.关心农民工人生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不单纯是苏俄帮助孙中山和孙中山单方面转变的结果,而是双方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苏俄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孙中山确立联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苏俄对内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对华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方针,转变对吴佩孚、张作霖的态度等政策调整,对孙中山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孙中山对外政策的转变和联俄政策的确立。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联俄政策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