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列歌谣按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
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图是创作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
A.农民运动促进革命蓬勃开展B.土地革命调动农民革命热情
C.国共两党首次合作获得成功D.中国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
4 . 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仆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策略
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C.使中共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处于对国民党的从属地位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2020-01-13更新 | 186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此号召有利于
A.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B.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C.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D.反抗国民政府的围剿
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图1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示意图》;图2为《张自忠烈士陵园》

材料二: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材料三: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材料四:从这时候起(注: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请为材料一的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变化。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2019-08-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湖南和湖北的工会会员至1926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A.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2019-04-08更新 | 7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8-04-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出(  )
A.国民党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B.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
C.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D.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
10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
“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国民大革命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