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17-07-08更新 | 512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广东农民运动中,提出地主减租25%(即“二五减租”)。1927年的中共“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在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度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战前及抗战时,中国共产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在各根据地实行“地主(及富农)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1948年,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革命总路线。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并统一、公平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对地主同样分给一份土地);团结中农,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不得侵犯。

——摘编自韩迈、王刚《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等资料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侧重点及原因。

(2)概括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2017-04-17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一(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推翻清朝政府
D.开展国民大革命
4 .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2016-11-18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5 .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影响这一曲折历程的原因有(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③国际形势的影响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3也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些主张后为此付出的努力。
2013-11-25更新 | 8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五河高辅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国。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以下反映的事件符合该认识的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C.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D.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兴起了中国近代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012-03-0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度携手,为反帝反封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
据此回答:
(1)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两次合作中,国共两党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第二次合作中,中共的合作策略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材料二和所学回答:
(4)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11-12-16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