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又有哪些具体的实践?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做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要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是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共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她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2018-12-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高考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题型专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元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最后,北伐军终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选自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1926年7月1日,蒋介石下达北伐部队动员今,宣布其北代进军计划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以“各个击破”为战略方针,蒋介石开始了挥师北伐,虽然平定湖北后,蒋介石改变策略转战了江西,但是这一战略的改变是符合当时战略需要的…在不超过半年的时间里,蒋介石统帅的北伐军击溃了吴佩孚,打败了孙传芳,占领了湘、颚、赣、和江浙等省,把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并且取得了战争胜利。

——摘编自沈家玉《国民革命军北伐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北伐的目的和影响,并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和影响,并分析北伐胜利进进军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主要内容
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15日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
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共和。
3月3日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材料二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选自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次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及时调整?秋收起义后,中共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什么革命思想?针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
2018-11-23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军装——军人的仪表,军队的标志,骄傲的服饰,威武的象征。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肩负使命,报效人民;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准备牺牲,献身祖国!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   

图一黄埔军校时期的周恩来   图二中国工农红军军装

图三八路军军装   图四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

请回答: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历史人物曾指挥的重要武装起义,并分析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二、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影响。

(3)根据图二、图三、图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幅图所反映的中国革命的重要时期以及当时中共军队的主要任务。

(4)根据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身着1948年军装的军队取得胜利的重大军事行动。

2018-11-04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单元检测(学案)-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历史(人民版必修1)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在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

材料二   本党应经常不断地对工人及一般劳动民众解释,中国人民要全面战胜帝国主义,只有推翻统治阶级,才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

——1928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

材料三   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四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喘息的机会,使已经受伤的野兽养好创伤,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

——1949年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决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2)材料二所要推翻的“统治阶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推翻它?

(3)材料三指什么事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材料四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布的?

(5)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关系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国家统一问题,两党应该如何做?

2018-11-04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单元检测(学案)-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历史(人民版必修1)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俄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各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
2018-05-01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10 . 材料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挥师北伐,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打败豫鄂湘的吴佩孚,再消灭苏浙皖赣闽的孙传芳,最后讨伐东北的张作霖。北伐军讨伐吴佩孚时,吴并不重视,他的主力却忙于在北方讨伐冯玉祥。而孙传芳有自己的打算,他与张作霖互相戒备,又怕吴佩孚吞并他,于是在北伐初期,采取旁观的态度。张作霖受地理位置远、冯玉祥部威胁影响未能给吴孙助战,反而因迟迟未能与孙传芳达成和平协定。在客观上还牵制了吴孙的力量,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实力大增,西南各省的军阀大多投奔革命,进一步稳定了后方。江西战场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孙传芳夺取两湖、两广的企图,巩固了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而且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孙在东南五省的统治,这对于北伐奉军,具有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北伐军能够消灭吴孙主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意义。

2018-02-0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小训练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