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重大历史意义,并分析此纲领有何不足。
(2)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据是什么?此纲领是怎样具体实践的?结果如何?
3 .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 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 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 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四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 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 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 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的沉沦中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些斗争 为何先后失败?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 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4)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2020-01-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后建立的统一战线是什么?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目标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功绩?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两党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在这个战线的领导下,国共进行了哪些抗日斗争?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共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方针?
2020-01-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产党人终于取得了胜利……确实,最初阶段先验主义占了主导地位,当时盛行先入之见,认定革命只有一条路:俄国所走之路。共产主义正统的基本点在于确信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同时,对农民阶级抱有很深的疑虑。由此,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的民族资本家达成暂时合作以待中国工业资本主义慢慢发展成熟。这样的政策自然导致共产党受镇压,工人领袖被屠杀……正是违背苏联指令,对抗正统学说,农民运动才在乡村里发展起来……共产党人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法国】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所走之路”具有怎样的特点?
(2)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暂时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合作取得主要成果(或功绩)是什么?
(3)请举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体现“共产党人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两件大事。
6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解说国庆70周年阅兵“浴血奋战”方阵时说道:“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各自扶持和豢养着中国的一派政治势力和军阀……共产党和国民党……所以能够实现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时所面临的敌人是相同的,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目标也是基本相同的。国共两党从各自的斗争实践中得出教训,只有少数人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因而都产生了联合起来的要求。

材料二   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事情: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材料三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自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能够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三件事情”。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6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是什么?它产生了哪些积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以后的十年国共对峙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关注农村及农民问题的?
8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大会定于六月二十日召开,可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抵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主席张同志在第一次会议上说明了这次大会的意义。大会必须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人类历史上实际只存在了1070天。但是,为了这个“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的存在而进行的斗争,已经历时七年。七年的暴动、战争和流血牺牲,以数十万、上百万人的生命所换取的成果,至此毁于一旦,这当然是一种悲剧。然而更大的悲剧在于,这些匆匆离去的共产党人,其主要领导人其实还并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所在。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材料三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大会所制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纲领”存在什么问题?
(2)依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二中共产党人“匆匆离去”的原因,3个月后共产党人召开会议作出调整,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材料三中毛泽东当时所指的“统一战线”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2020-0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中共“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摘编自王建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192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此决议的原因及影响。
2019-12-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