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2018-11-24更新 | 60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陕西汉中高三下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卷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3 .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4 . 1926年9月被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D.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2018-11-15更新 | 19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
A.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
B.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
C.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D.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
6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收回被列强侵占的主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将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是在(  )
A.国民大革命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7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结合《南京条约》内容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三,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8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9 .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B.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
C.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D.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记载,在共产国际专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而建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中,1925年所接收的147名学员中,中共党员只占20%,其余全是国民党党员。这一现象
A.直接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说明了中共知识人才的缺乏
C.表明国共两党阶级属性趋同
D.有利于国民党的革命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