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25年到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
A.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B.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D.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3年,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部分结果如下
①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②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这反映了
A.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思想受到了洗礼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C.苏联的建设成就使国人对其抱有好感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23年孙中山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B.提出中国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要求彻底推翻清朝统治D.希望吸纳新鲜血液改造国民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道:“我们有必要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视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如同一曲戏剧的三个场次。”此处所说的“衔接、演进”主要反映在
A.对守旧势力进行无情革命B.将反帝爱国作为革命目标
C.把夺取政权作为奋斗方向D.以爱国知识分子为主导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材料反映的是
A.立宪派对革命派的批评
B.儒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C.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
D.中国对苏联式革命的赞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中共代表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合作B.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中共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D.国共合作的方式发生变化
7 . 地图可以直观反映历史。如果给下列地图加一标题,应该是
A.太平天国形势图B.辛亥革命形势图
C.北伐战争形势图D.红军长征路线图
2016-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高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孙中山在《关于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中说:“现尚有一事可为我们模范,即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我们现在并无国可治,只可说以党建国,待国建好,再去治他。”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       
A.该段历史时期是抗日战争
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C.国共关系处于对峙状态
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