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下面方框的内容是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歼敌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
A.说明中国革命找到新的道路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体现了两党矛盾的彻底消除D.有利于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
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
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一宣言
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
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
4 .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
2019-01-27更新 | 36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年1月,英国政府对武汉工人冲占租界一事,不仅不作为,还表示“在武汉发生排外骚动时,不允英军保护英租界附近的海关,也不保护在海关供职的英国臣民。”究其原因,主要是
A.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
B.英国正忙于应对经济危机
C.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蓬勃
D.英国在北伐时期严守中立
6 .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必然选择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
A.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
B.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
C.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D.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
2018-10-25更新 | 596次组卷 | 14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共在成立伊始,主张“宣传、组织、训练,究竟是比军事运动十百倍重要的事”。           ,中共真正认识到武装斗争,尤其是独立掌握的武装斗争对党发展的极度重要性。这里空白处是
A.国民革命失败
B.八七会议召开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南昌起义胜利
9 .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2017-1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
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2017-11-24更新 | 166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