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种族革命”,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则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摘自魏新柏《孙中山著作选编》

材料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就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其间代表性的国共两党的关系,也经历了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阶段。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1924年“国民党之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所具有的新内容,并简析其积极意义。用一句话指出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思想内涵。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扼要指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步骤、革命动力及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近代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试从20世纪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②“20世纪中国的三次革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
2020-04-17更新 | 392次组卷 | 7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A.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
3 .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2年中共二大的召开
B.1923年中共三大的召开
C.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1925年国民党政府成立
2018-02-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私立三华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检测历史(理科)试题

4 .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二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说明“民族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根源。

(2)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孙中山进行的革命实践。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孙中山优秀品质。

2017-12-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两大理论,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两大理论交叉内容的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C.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D.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2017-11-25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
A.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C.中共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
D.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
7 .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017-08-04更新 | 3794次组卷 | 70卷引用:人教版2018年秋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测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2017-08-04更新 | 4080次组卷 | 50卷引用:人教版2018年秋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六单元测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6-11-27更新 | 2655次组卷 | 8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