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来所以屡屡失败,“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张宝明《<新青年>百年典藏3语言文学卷》

材料二   各地的口号很多,大同小异,但最中心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用当时爱国运动参加者匡互生的话说,这是五四运动标出的公用语。这种纲领性的口号的提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当然,它同一九二二年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相比,尚欠明确。但它已经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摘编自朱玉湘《五四运动与爱国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概括陈独秀对“辛亥革命以来所以屡屡失败”原因的认识,从思想文化层面,指出陈独秀为继续推动革命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政治纲领的内涵,相比五四运动的纲领性口号,简述中共二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明确之处。
2022-03-0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席卷中国的五四狂飙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李大钊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李大钊相继写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前,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提倡自由,反对帝国主义,倡导立宪政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李大钊在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积极向工人和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辩论,积极筹备建党。1922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1927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但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摘编自张睿《五四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的角色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角色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021-05-0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是主要参与者、中共最高领导人,这种身份需要足够的政治经验。而陈独秀在建党之前只是一个大学教授,他的政治经验可以说基本上是从担任中共领导人开始的,而从1921年中共建党到1923年国共合作开始,只有两年的时间,截至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才有六年时间。这对陈独秀政治经验积累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一个大学教授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而这个革命洪流还附加了许多复杂环境,不仅要与已有十多年革命历史的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同时还要接受共产国际太上皇式的指导。在这一系列复杂的环境中,陈独秀虽然竭尽努力,然总也不尽人意,在实际革命斗争中他既不懂得灵活的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利用其正确策略来发展自身力量,又不懂得策略性的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政策来降低对中共造成的损失;在国共合作中,他分辨不清各种时期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更不懂得识别各种政客所使用的各种阴谋。这更增加了陈独秀犯错误的机会,也加大错误的程度。

——摘编自李梅丽《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主观原因》


(1)根据材料,说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纪念文章内容
192512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列宁主义就是资本帝国主义专权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消灭帝国主义的唯一武器。”“我们只有站在列宁主义的旗帜之下,实行列宁主义,与全世界的工农阶级联合起来去消灭世界帝国主义。”
19401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社论《纪念世界革命导师—列宁》列宁“是一切被压迫民族的朋友”,“列宁的学说是人类解放的灯塔,照耀着人类解放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胡国胜《革命与象征:民主革命时期“列宁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纪念列宁活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这场大变革,起自1901年,迄于1911年。历时十年,波澜起伏,千回百转,不知多少人头为之落地,汇成滔滔血海,终于尘埃落定了。……这场大变革实际上是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奕: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党。变革的结果,亦不外乎这么几种:一、君主专制;二、君主立宪;三、共和立宪。……在这场十年的竞走中,清政府跑输了,立宪派跑输了,革命派跑赢了。……在付出无量头颅无量血的代价之后,革命者终于推翻了君主专制,中国从此再也容不得皇帝存在了,这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功之处,但他也有最可憾的失败之处。

——摘编自叶曙明《大变局:1911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这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凡一党一派人之所主张,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必易成就,即成就矣,而亦无与国民根本之进步。

——摘引自陈独秀《吾国最后之觉悟》《一九一六》(载《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这十年中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实施的“变革”,并从政体变革的角度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功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中辛亥革命“最可憾的失败之处”。结合所学,列举国民党或共产党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改变这一“最可憾的失败之处”所做的努力。
2021-06-07更新 | 403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阅读上面统计表,从中提取与中国革命相关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