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9年6月7日,北京总商会的呈文中有警告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气兴奋,诚未可遏塞而致溃决。”随后,直系军阀吴佩孚致电时任大总统徐世昌:“如谓民气可抑,众口可箴,窃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大狱之兴,定招大乱。”这些主张(  )
A.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B.要求政府对“三罢”斗争让步
C.源于罢课学生遭到政府缉捕D.揭示了五四运动的里程碑作用
2 . 下表记录了五四运动相关史实。据表可知
阶段时间口号及表现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遭到镇压。
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迫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A.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担当领导B.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3 . 1918年12月,陈独秀指出大战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1919年5月4日,陈独秀发文认为这是“公理不敌强国的时代”,是强权世界,同时他警告中国国民,要掀起“民族自卫主义”。陈独秀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的爱国热情D.中国外交的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7年北京政府向德奥宣战后,要求废除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并在一战后得以实现;1919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一些特权的七点要求。这表明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中国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已解决
2021-10-21更新 | 7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培优)
5 . “(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被迫向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徵祥等竟不敢签字和约。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这一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的激情呼吁B.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C.陆徵祥的爱国热情D.人民群众大力推动
2021-10-13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6 . 1919年5月2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漫画《闭门拒客,胡贪误国》(如图),画中有驻外使馆,还有狐面人身的外交官在数外币。这幅漫画与《大公报》总编辑亲赴巴黎采访发回的通讯《外交人物之写真》相互呼应。这些报道
A.激发了国人对中国外交问题的思考B.点燃了中国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
C.抨击了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上不作为D.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行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毅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有学者评价道:“这在80年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空前的事。它冲破了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树立了一个敢于抗争的先例,对此后的中国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该评价主要是基于,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
A.实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成功B.为解决山东问题提供了可能
C.展示了北洋政府不畏强权的决心D.成为“公理战胜强权”的典范

8 . 材料一: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乃举代表数名,赴各使馆接洽,其他众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内,警察等阻拦不住,拥入寻觅曹汝霖,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学生界之大风潮》,《京报》1919 5 5

材料二: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时火焰冲空,人生鼎沸,曹氏邻舍家家闭门,恐惧不堪。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旋经大总统传紧急命令,提署暨警察厅逮捕肇事首魁。

——《北京学生大骚动》,《顺天时报》(日本汉文报纸),1919 5 5


(1)两则史料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内容有何异同?
(2)你认为导致两则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报道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要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还需要补充哪方面的史料?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诗人余光中纪念蔡元培曾写到:“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一只摇篮,那婴儿的乳名叫作五四,那婴孩洪亮的哭声,闹醒两千年沉沉的古国,从鸦片烟的浓雾里醒来。”

——摘自刘祥英《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城市。到20世纪20年代初,各类工厂工人占总人口的%,如果加上其他行业的工人,则要占到%以上。……陈独秀携《新青年》南下上海,思想更趋激进,他和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为阵地,大力宣扬共产主义。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也在此地成立。……后于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会议,发表党的纲领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摘自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婴孩洪亮的哭声”的导火线是什么?并简要概括20世纪20年代“闹醒的中国”在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望志路召开会议”的确切时间。仔细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会议”为何在上海召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支柱,以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举借外债,用以维系着对中国社会的统治。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构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百年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夙愿。

——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概括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6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