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1)关于五四爱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它是“青年学生从希望到失望的急剧转折,从而刺激了运动的发生”。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知识界长期思想解放的结果”。请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
5月6日,北京、上海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抵制日货。
5月7日,上海召开国民大会,通函全国断绝与日本的商业关系。
5月10日,上海商会致书北京中华总商会,反对对日妥协。
5月20 日,北京商会决议,抵制日货,武汉商会响应。
5月25 日,南京下关码头工人拒卸日货。
6月1日,上海工商界组织游行讲演团。
6月6日,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求新厂、浦东各厂工人罢工。南京罢市、宁波罢市。
6月10日,沪宁杭甬铁路工人、各轮船水手全体罢工,天津、汉口、济南罢市。
(2)从材料一中,找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五四运动已过去九十多年,九十年间,人们不断反思,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五四精神:
蔡元培在《去年五四以来的回顾与今天的希望》中说:一年以来,因为学生有了这种运动,各界人士都渐渐地知道注意国家的重要问题。这个影响实在不小。
张闻天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说: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这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
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争论问题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写道:中国革命到五四运动已加入到俄国的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3)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一一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4)分析材料三,五四运动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2016-11-18更新 | 8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3 . 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
A.自由精神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D.科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旋昂,誓与列强征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罗者千夫莽”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的冲刷,可以使大群大群的人们在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而巨大的变动。这种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大变动,在一般情况往往多少年也难以达到,也不是几个刊物或几次讲话的影响所能相比的。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爱国运动B.辛亥革命
C.抵制日货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
(3)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
材料二: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4)根据材料二,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
2016-11-18更新 | 4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冀州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美国学者舒衡哲在评价20世纪初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事件的参加者、观察者和批评者,都学会了相当有选择地使用他们的记忆,每当救国的压力增大的时候,他们就更多地回忆政治性的细节;每当气候变得更加适宜于思想解放的目标时,他们就又忆起了为启蒙而进行文化斗争的细节。”该事件是指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2011-04-02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