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学者张海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据此分析,近代中国能够走出“谷底”的因素有
①新的领导阶级       ②新的指导思想       ③新的革命政党       ④新的革命任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 . 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标志性事件,陈独秀曾撰文指出“国民发挥爱国心做政府的后援,这是国家的最大幸事。”李大钊则进一步指出,该事件“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他们评论的事件为
A.武昌起义B.国民大革命C.五四运动D.全民族抗战
2021-05-21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运动爆发后,对于被捕的学生,军阀吴佩孚认为学生“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蔡元培同情学生,积极营救;商界罢市,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卓有成效B.民众爱国热情高涨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主要说明
A.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B.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
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多种形式救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处于混乱迷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
A.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
B.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
C.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
D.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
2021-07-01更新 | 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作工人运动”。这说明(  )
A.五四运动因十月革命而起
B.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C.工农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2021-10-13更新 | 509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课内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12)
16-17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2020-01-01更新 | 583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所示为毛泽东等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由此可知,他们的视角均聚焦于此时期(     
评价出处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这场民主主义启蒙运动,对下层社会群众思想观念的变迁是卓有成效的张曼《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对职业教育的影响》(2014年)
A.社会大众的思想解放B.西方思想的传播路径
C.北洋军阀统治的衰落D.传统思想权威的覆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毛泽东指出:“(当时)《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道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是一个阶段、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了稿。”“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是指
A.中国掀起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B.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飞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5年,张太雷和瞿秋白分别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完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是“积极的群众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1935年,齐燕铭也指出五四运动“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这表明,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反封建色彩并不浓厚B.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时代
C.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D.丰富了新文化运动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