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封面设计。该设计说明
A.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科学是时代潮流
C.知识分子已经关注劳工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四运动时期,连乞丐、小偷、歌女都参加罢工……甚至流氓、盗匪、地下帮会都表示要爱国。上海这座平时犯罪率与芝加哥和纽约一样高的城市,罢市7天,却秩序良好。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A.推动国家社会秩序趋于好转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首先是以孔子、孟子及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贬"神"重"人",以"神"代"人",在思考对象和思考重点上由天地鬼神开始转向人事。孔子提出∶"仁者,人也。"孟子对"民贵君轻"的议论,对"士"群体客观价值和主体人格的强调,较之孔子道德人学的"中庸"特色,显露了更多的平民性和进步性。荀子则认为人具有高于自然的特质,即"人最为天下贵"的关键在于"人能群",即人懂得合群之道,而"合群"是人类"胜天"的前提。

——摘编自梁艳《中国古代社会的个性解放之路》

材料二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追求人的解放,目的是要为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和国家奠定基础。他们倡导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动机在于振兴中华,使之自立、自强于世界,其"个人的觉醒"只是"民族的觉醒"的曲折表现。知识分子们通过"新国家""新社会""新民族"的实践理论,将个性解放与民,族复兴,社会解放联成一体。在启蒙学者看来,建立在家族伦理基础上的儒家伦理的要害就在于无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尊严,使个人沦为族权、夫权、皇权的附属物。因此要实现文化的重建;就必须彻底批判家族主义。五四时期启蒙学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人生理想,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是儒、佛、道生命体验和超越意识在五四时代的交汇回响。

——摘编自李桂梅《试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个性解放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湖南是《新青年》较早进入的地区之一,但直到五四前夕,《新青年》在湖南仍“销行极少”。五四运动后,“湘人亦群起研究新文化”,《新青年》销量才大增,半年之内,该社销售《新青年》达两千本。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A.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之旅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C.促使湖南成为了新思潮的中心D.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契机
2021-08-29更新 | 84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所指事件的影响是
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C.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1-08-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X1919年5月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在研究五四运动中的史料价值。
(2)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7 . 青年毛泽东曾著文指出,辛亥革命只是留学生、会党、新军等所为,与“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还算不上是一种“民众的联合”,而五四运动则产生了全国民众“大联合”的动向和趋势。毛泽东旨在
A.肯定民众力量B.批判国内舆论
C.反省辛亥革命D.推进五四运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意味着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

——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
2020-04-15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9 .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0-03-18更新 | 20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
10 .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 整体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之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 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 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这样的斗争如 果缺少有序的组织引导是难以开展起来的。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 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并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打破了对外国侵略者的幻想,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 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 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摘编自齐卫平《100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五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五四运动性质的多重性。
(2)据材料一、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