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10085次组卷 | 99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讲练测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B.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C.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
2019-05-02更新 | 748次组卷 | 27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综合检测课后习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B.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5 . 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420次组卷 | 23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2019-01-30更新 | 1742次组卷 | 53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C.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018-11-13更新 | 376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2018-08-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历史复习练习:反侵略求民主
10 .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2018-06-09更新 | 12592次组卷 | 15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讲练测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