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70年前成立新中国,则使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事件

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
军警镇压,捕去学生 32 人
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 余人:4 日,又被捕 700 余人
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
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苏维埃时期”。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革命价值的评判是非常低的,认为五四政治运动,无论它作为“小资产阶级的学生运动”,还是作为“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都无法摆脱它的“资产阶级性”缺陷。然而,到了 1936 年 9、10 月间,时任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的陈伯达发表文章,认为“五四运动就是爱国运动,就是民族的群众自救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文化上的群众爱国运动,是整个爱国运动之重要的部分。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材料三   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完全成熟了。1949 年 10 月1 日下午,首都 30 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它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态度转变的主要时代背景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建国初期(1949-1956 年)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指出新中国是怎样“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五四运动“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的理由有哪些?
2019-12-2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如东中学、前黄中学、溧阳中学五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
(4)据材料四,谈谈新时代下我国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4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2018-10-1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战争后能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
6 . 德国国际法学家马尔滕斯认为:外交是关于国家对外交往或外交事务的科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开关初始)外交上制服夷人的取胜之道不在于面对面地抗争折冲以卫护国家实利和主权,而在于精神上施以贬抑和折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政府即属无用,而有国民以监督其后,亦不致贻误多方。

——《论全国人对外之意见》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继续鼓励和发展国民外交。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民外交的组织和领导,努力使民间代表和民间组织成为政府间交往的先导,为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印少云《近代中国的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晚清外交官员外交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中国知识精英对国民外交与政府外交关系的认识。举一例说明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外交取得的成果。
(2)据材料三,举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民间外交事例,说明“民间代表和民间组织成为政府间交往的先导”。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2021-03-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启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改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孙中山全集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其对孙中山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定及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
8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民绝对没有受到这种报纸上的文化运动的益处,他们虽稍听见一些“救国!救国!”的演说,什么德摩克拉西的思潮,什么解放改造的学说,都是知识阶级的专利品罢了。……中国不识字的人这样多,识字的人,又大半数是顽固的守旧党,言论的效力,能有多少?所以现在大家的社会改造运动,都注全力于言论界,多数还是埋头于口头、纸上,肤浅,直觉的著作。……(一些启蒙者)好务虚名,急功近利,(只为)搏得一个虚名。

——郑振铎《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1919年)

材料二随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也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十月革命的确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包大为《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五四运动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9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图片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认识。
2020-11-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修远中学、洪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必修)
10 . 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材料二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四   1948—1949年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3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中国人的国家情感”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说明其“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挽救革命的举措。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世界地位。
(4)据材料四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倒台不可避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
2020-10-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