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建设,几乎无一不是成功于五四以后,如廓清军阀、中国统一,以及其他大小事业,如交通、禁烟、行政整理、法律改革、学校发展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奠定了推翻军阀的物质基础B.实现了中国社会的重构
C.提升了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D.使救亡和启蒙开始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021-10-07更新 | 312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5年,张太雷和瞿秋白分别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完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是“积极的群众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1935年,齐燕铭也指出五四运动“是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这表明,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反封建色彩并不浓厚B.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时代
C.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D.丰富了新文化运动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诸如改造联合会、新教育共进社、曙光社、家庭建设讨论会等新式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同时,还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式期刊,如《建设》等。这些新式社团和期刊的大量涌现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B.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示了巨大力量
C.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D.人们对新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五四运动之后出现许多以“平民”命名的中国社团,如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平民周刊社等;以“平民”命名的报刊也很多,如《平民教育》《平民导报》等。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术开始下移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民众在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凸显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遭到摒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作者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与之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斗争相比,超越历史地表现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整体性觉悟,参与其中的不仅有起着先锋队作用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都以极大热情投身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该学者意在表明五四运动
A.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先锋作用
B.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开端
C.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全新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漱溟于1919年6、7月间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用到"文化运动"一词时,尚"自疑杜撰";六七个月后,但"竟成腐语滥套"。这表明(     
A.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B.马克思主义传播较广泛
C.梁漱溟思想发生明显转变D.民主科学观念已经落伍
9 .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2021-06-08更新 | 8805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四禾美术学校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2021-03-19更新 | 430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